发布时间:2021-05-23 阅读次数:84
一:确定散放饲养的日龄
雏鸡脱温后,可以开始到室外放养。 一般初始放养日龄30天。林地放养时间不宜过早,否则雏鸡抵抗力差,觅食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低,容易感染疾病,成活率下降,并影响后期生长发育。如放养过早,雏鸡对生态园地的野外天敌的抵御能力差,易受到伤害。
鸡的散放饲养日龄要从雏鸡的发育情况、外界气候条件和雏鸡的饲养密度等情况综合考虑,最关键的是外界环境温度。
二:鸡的适应性锻炼
鸡从雏鸡舍散放饲养,环境条件变化大,为了让鸡能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,避免鸡产生大的应激反应,在放养前要给予适应性锻炼和培养,这是散放生态养鸡很重要的技术环节。
1.温度的锻炼 就是雏鸡的脱温,所谓脱温就是雏舍内停止供热。在育雏后期,雏鸡随着日龄的增长,采食量增大,体重增加,体温调节机能逐渐完善,抗寒能力增强,或育雏期气温较高,已达到育雏所要求温度时,就应该脱温了。脱温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,鸡舍内缓慢降低温度,逐渐减小舍内外温.差,使鸡群有一个适应过程。开始时白天停温,晚上仍然供温;或气温适宜时 停温,气温低时供温;经过1周左右,当雏鸡习惯自然温度时,才可以完全停止供温。冬季一般是在第6周开始脱温、具体脱温时间要根据气温变化因地制宜。应逐渐降低育雏室的温度,延长自然通风时间,使鸡舍内环境逐渐接近舍外的气候条 件,直到停止人工供温。适当进行变温和低温锻炼可提高林地饲养初期鸡的成活率。 育雏脱温结束后,林地饲养前7~10天,训练鸡适应野外温度。方法是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将鸡舍南北开窗,逐渐提早到每天早上天亮至天黑全日开窗,让鸡适应外界温度。
2.对饲料的适应性锻炼 在散放饲养前1~3周,在育雏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青草或青菜,每天逐步加大投喂量,在放牧前,青饲料的添加量可占到雏鸡饲喂量的一半左右,有条件时还可以适当喂.给人工饲养的蝇姐、蚯蚓等,鸡在放养后能适应采食野生嫩草和昆虫类饲料。
3.体质、活动量锻炼 在育雏后期,应逐渐扩大雏鸡的运动量和活动范围,增强其体质,以适应放养境。
4.应激的预防 在放牧前和放牧的最初几天,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等药物,可以减少应激和疾病的发生。
5.管理方面 注意训练、调教鸡群,喂料时给予响声,使鸡在放养前形成条件反射,以利于在林地环境中的管理。在育雏后期,为了适应野外生活条件,饲喂次数、饮水方式和管.理形式等日常管理可以逐渐接近林地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。